在雅鲁藏布江北岸阿扎乡的连绵沙丘间,一片盎然的绿色格外醒目——在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大棚里,工人们正精心分拣拇指般粗壮的芦笋。
这些清脆的高原有机芦笋,承载着雪域高原的阳光雨露,将跨越数千公里,最终成为香港消费者的盘中珍馐。
新鲜采摘的高品质有机高原芦笋。
“2019年,我们刚来的时候往下挖了近百米,都是细沙。”绿之源公司西藏事业部总经理喻莹面对眼前这片绿意,忆起创业之初的荒芜。
阿扎乡虽沙荒地绵延,却坐拥丰沛的光热资源,无工业污染;泽贡高速穿境而过,距贡嘎机场、拉萨和山南市区近在咫尺。2019年,绿之源公司来到这里,在千亩沙荒地上流转拓荒,建起了标准化大棚。
“芦笋生命力强、根系发达,正适合沙地种植。”喻莹解释。公司利用当地牛羊粪等有机肥改良沙质土壤,依托温室大棚精准调控光热水肥,配套膜下滴灌技术,显著提升了地力与作物品质。通过持续的引种驯化,最终筛选出包括“雅藏芦笋”在内的一系列适应高原沙地的优秀品种,并建立了规范化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艰辛的汗水浇灌出认证的硕果——公司种植的农产品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专业机构的严苛评审,成为西藏自治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有机认证的蔬菜企业。2024年11月,高原有机芦笋更摘得中部农业博览会金奖,品质赢得权威认可。
去年3月,公司通过海关总署审核,取得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备案认证,正式握紧进入港澳市场的“通行证”。
“今年7月初,我们与深圳供应链企业合作,首次完成对香港市场的试销。”喻莹说,这高原孕育的有机芦笋,以每斤25元的价格初探香江。目前,双方正就正式供货合同进行细节协商,预计未来每周供应量可达500至1000公斤。
高原芦笋的“港岛之路”背后,是多重优势的坚实支撑:产品拥有国家有机认证的金字招牌;雪域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与巨大温差,天然造就了蔬果的卓越品质;今年与西藏航空建立稳定物流合作,更为产品高效外销打通了关键一环。
此外,截至目前,绿之源已累计为当地群众创造就业岗位约4.408万人次,长期稳定吸纳本地就业人员186人,并构建起“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将个体农牧民有效嵌入产业链条。“截至目前,我们已完成投资2亿元,成功改良沙化地1200余亩,建成智慧玻璃温室及联栋大棚18座、采摘棚20座,并配套了冷链物流分拣综合体及完善的道路水电设施。”喻莹介绍。
从雅江沙丘到东方之珠,一条连接雪域高原与繁华都市的绿色纽带映照着沙丘地里生长出的产业奇迹与富民希望。
专题>>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相关阅读>>
粤货“闯”南亚有了高原新捷径:从这个陆地港出口省时近一月
从“14世纪”到“10后”:百年非遗湘巴藏戏的传承接力
宗山脚下多民族社区的“幸福密码”
千年非遗氆氇,“织”入世界版图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唐亚冰 发自西藏山南
股票配资世界,全国十大正规配资,在线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